<em id="k8wvi"></em>
  • <em id="k8wvi"><acronym id="k8wvi"></acronym></em>

    <span id="k8wvi"></span>

    <em id="k8wvi"><object id="k8wvi"><input id="k8wvi"></input></object></em>
    無障礙瀏覽

    茶陵縣笤箕窩遺址發掘新收獲

    來源: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作者:陳斌、宋宇      發布時間:2022-11-01 15:09

    為配合茶常高速項目建設,經湖南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的批準[考執字(2022)第(662)號],2022年7月~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茶陵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完成了笤箕窩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F將此次發掘收獲簡要介紹如下。

    一、遺址概況

    笤箕窩遺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棗市鎮棗園村1組笤箕窩山南側坡地。遺址于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并采集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錛、刀、鏃等,陶器器型有鼎、釜、罐、盆、缽等,見有云雷紋、繩紋、方格紋、刻劃紋等紋飾。

    此次發掘在遺址范圍內用RTK共布設5×5米探方55個,發掘面積1375平方米(圖一)。在發掘區內清理遺跡10處,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等。


    圖一遺址發掘航拍照


    二、地層堆積

    遺址地層堆積較薄。以TN13E15地層堆積為例,自上而下可分為兩層。

    第①層為紅褐色黏土層,較致密,包含較多植物根莖。遍布全方,堆積北部較厚,南部較薄,厚10~40厘米。出土少量陶片,常見印紋硬陶,有釜、罐口沿等。為近現代生產生活形成的表土層。

    第②層為褐色黏土層,較致密,包含少量植物根莖。出土有印文硬陶片、石器等,為兩周時期文化層。

    ②層下為生土層。

    三、清理遺跡

    發掘區內共清理遺跡10個,包括6個灰坑和4條灰溝,集中分布于發掘區西北和東北。遺跡均開口于表土層下,打破生土。以H5為例:

    H5位于遺址發掘區西北TN08E04北部。開口于①層下,被G2打破,打破生土(圖二)。H5清理部分平面近橢圓形,口部明顯,弧壁近平底,堆積較淺??颖诤涂拥拙鶡o明顯加工痕跡,可能為自然凹坑。長210~380厘米,寬60~160厘米,深18~32厘米。

    H5內填土為灰褐色黏土,較疏松,出土較多陶片。以印紋硬陶為主,另有少量飾菱格紋的軟陶。


    圖二H5發掘結束照片


    四、出土遺物

    出土遺物主要有陶器和石器。

    陶器以印紋硬陶片為主,另有少量夾砂軟陶片。印紋硬陶燒制火候高,紋飾多樣,可見粗細方格紋、曲折紋、戳印圓點紋、波折紋、席紋、篦點紋等(圖三、圖四)。夾砂陶燒制火候低,多素面(圖五)??杀孀R器型有釜、罐口沿、器底、鼎足等,另外在地表采集1件印文硬陶豆(圖六)。


    圖三遺址出土印文硬陶片

    圖四印文硬陶紋飾拓片

    圖五遺址出土夾砂鼎足、陶片

    圖六地表采集陶豆


    石器基本為磨制石器,有矛、三棱鏃、錛、刀等(圖七)。另外,表土層中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半成品、石料等。


    圖七遺址出土石鏃、錛、矛


    五、結語

    遺址出土印文硬陶片中的曲折紋、戳印圓點紋、篦點紋與廣東博羅橫嶺山兩周時期墓地出土遺物紋飾相似。遺址地表采集的陶豆形制、紋飾與廣東橫嶺博羅山[1]兩周時期墓葬出土的Ab型Ⅱ式曲壁陶豆以及耒陽春秋墓[2]中出土的陶豆形制、紋飾大致相同,年代大體相近。另外文化層中還出土了兩周時期常見的三棱形石鏃。根據以上分析,初步認為遺址年代為兩周時期。

    笤箕窩遺址位于湘江支流洣水上游地區,遺址中出土大量印紋硬陶片具有較明顯的古越族文化特征,為研究湖南兩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面貌以及其與嶺南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1]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羅橫嶺山—商周時期墓地2000年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

    [2]湖南省博物館等:《耒陽春秋、戰國墓》,《文物》1985年6期。

    相關附件:
    關聯文章:

    茶陵縣笤箕窩遺址發掘新收獲

    29113879

    99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二区,国产一区日韩,国产裸体三级A片网视频,国产丝袜亚洲一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