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博物館賦能傳統文化 聚力“第二課堂”
11月29日,衡陽市博物館志愿服務隊一行走進雁峰區成龍成章實驗小學,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圖文并茂的展覽講解和生動有趣的研學實踐課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們走出課本、走近傳統文化,增強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走進學校已成為衡陽市博物館延伸社會教育活動的必修課。
文化進校園,讓學生愛上博物館
衡博的文化志愿者首先為同學們帶來的是《大展宏“兔”——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利用課間時間,志愿講解員引導在校師生有序參觀,現場依托流動展板,深入淺出地介紹館藏生肖文物,生動形象地解讀“兔”文化的獨特魅力,助力傳統生肖文化的校園傳播。
觀展過程中,有同學情不自禁地說,“老師!我好像懂了為什么探月工程叫嫦娥奔月,月球車叫玉兔號了?原來航天事業就是古代傳統文化和如今的奔月實現的對話,航天科學家也太浪漫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應該傳遍全世界啊!”童真的心中總有數不盡的“為什么”和奇思妙想。
館校齊共建,尋研文物背后故事
館校合作共建是博物館開展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媒介和手段。衡陽市博物館創新開拓傳統文化主題與科普研學實踐緊密銜接課程,取得顯著的研學成果。在配合展覽的研學課堂上,志愿宣教員通過PPT講解帶領同學們了解中國文化意象中的“兔”元素;并結合互動體驗感強烈的創意折紙燈,讓同學們在快樂的動手體驗中走進“兔”文化的世界,為文物賦予新的藝術色彩,賡續傳統折紙燈背后的文化力量。
“兔文化知識大競答”環節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同學們積極舉手,熱情參與競答提問,志愿者們為競答正確的同學分發博物館定制的精美獎品,現場氣氛既熱鬧又溫馨。
衡陽市博物館將傳統文化賦能館校共建活動,發揮地方中小學生科普研學基地主導作用,真正成為青少年學習歷史文化、科普文物知識的重要場所,成為中小學生喜愛的“第二課堂”,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學促干的生動實踐。